2025-07-10 02:07:15
早些年,蘭州人都不愿意背井離鄉去外地開面館,一是本地牛肉面市場需求大,沒必要開拓新市場,二是過去物流不發達,牛肉面換了水土全變了味,這是蘭州人的死穴,砸飯碗的事情干不得,所以外地的牛肉面市場一直被青海人占領著。蘭州牛肉面沒有派系之分,每一家面館都自成一派。對于吃慣了牛肉面的人來說,判斷牛肉面正不正只有一個標準,就是“憑感覺”,味兒對不對一聞就知道,這是從小吃出的“牛肉面雷達”。蘭州牛肉面加盟做的好的就陳記牛肉面。品牌影響力大,深受消費者喜愛,選擇陳記,開啟財富之旅。蘭州陳作林陳記牛肉面有沒有名氣
一座城市飲食習慣的養成,往往需要幾代人味蕾的記憶傳承。食物的誕生與發展,和當地的土壤、氣候等自然條件密不可分。地理上的蘭州,位于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處,也是游牧文明與農業文明的匯集區。自古以來,穿城而過的黃河,造就了蘭州發達的水路交通。藏區的牛羊肉、漢族的糧食得以相互運輸。而世界上每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,總會留下經商者的飲食痕跡。蘭州也不例外,藏族人留下的牦牛肉、西方傳來的香料,還有蘭州本地盛產的比較好小麥,促使了一碗蘭州牛肉面的形成。蘭州牛肉面特有的風味,正是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賦予的。蘭州陳記牛肉面品牌怎么樣陳記注重食材品質,新鮮蔬菜搭配,營養均衡又健康。
2007年6月16日,西固的一些面館私下約定,將一碗牛肉面的價格從2.5元漲到3.0元。隨后,其他城區一些牛肉面館紛紛跟風。這一舉動引起軒然大丨波,不少蘭州媒體打出標題如「牛肉面吃不起了!」26日,蘭州市物價局聯合其他有關部門發布限價令。規定牛肉面按等級劃分,普通級大碗不超過2.5、小碗不超過2.3;二級在此基礎上加8%;特級、一級根據相關規定自行確定。類似的事情已經發生多次。一年半之前,同樣是西固區多家面館提前約定,將牛肉面價格從2.2元漲到2.5元。再往前倒4年,2002年牛肉面價格從1.7元漲到2.0元[3]。每次漲價,都引起政丨府出面,但牛肉面價格還是漲了上去。
一碗清透的牛肉湯是蘭州面條的靈魂,需得慢慢熬。這湯往往是牛骨熬成,熬至天光明媚時才成。蘭州面館里,清早的首鍋湯是較鮮美的。所以在蘭州的清晨,無論寒暑,常見街邊排著長隊的食客,翹首等待,不過都是為了這清早首鍋牛肉湯。師傅旁若無人,只專心于手下的功夫,揉面、拉面、煮面...行云流水、一氣呵成。撈起面后,又快又準得將湯頭澆下,碼上牛肉、蘿卜,再撒上一把蒜苗、香菜。眨眼功夫,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就可以出餐了。離了蘭州,吃牛肉面,就怕吃不到那地道的味兒~不是面不夠勁道,就是牛肉不夠香。別拿平常蘭州拉面的牛肉面來比,這味道真不是一個級別。嚴格把控質量,從選材到制作,層層把關,確保美味。
蘭州牛肉面的歷史已經有200年,創始人陳維精,是清朝嘉慶年間國子監太學生。在蘭州牛肉面的改良和統一標準(一清,二白,三紅,四綠,五黃)當中陳位林、陳諧聲與陳和聲兄弟倆起到了關鍵作用,把這一街邊小吃變為大眾消費的美食。熱鍋子面,是馬保子于1915年始創的,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,為生活所迫,他在家里制成了熱鍋牛肉面,肩挑著在城里沿街叫賣。后來,他又把煮過牛、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面,其香撲鼻,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面。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,不用沿街叫賣了,就想著推出免丨費的“進店一碗湯”,客人進得門來,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,爽,醒胃。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面名氣大振,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,由其子馬杰三接管經營,馬杰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,不斷改進牛肉面,直到后來名振各方,被贈予“聞香下馬,知味停車”的稱譽。識別蘭州牛肉面的正丨宗與否,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丨費一碗湯,正丨宗必有湯贈,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,西域人多目光如炬,顯然與喝此湯有關;二看牛肉面的湯是否清,湯濁就不是正丨宗了。可能贈湯環節早已省略了。統一配送食材,保障品質穩定,省時又省心。蘭州陳作林陳記牛肉面總共有多少家店
面條勁道爽滑,選用高質量面粉制作,手工拉制,富有彈性。蘭州陳作林陳記牛肉面有沒有名氣
關于牛肉面,蘭州本地人非常耿耿于懷的一件事是——“蘭州牛肉面”和“蘭州拉面”是兩種東西。據說“蘭州拉面”大多是青海化隆縣人開的,當年為了致富,組團外出做生意賣拉面,想要快點兒打開名聲,就起了隔壁大城市的名字叫“蘭州拉面”,沒想到還真就火了起來,把店開到了全國各地。而蘭州本地人可從來不說“蘭州拉面”,只知道從小吃到大的這一碗牛肉面,店名一般也都叫做XX牛肉面。所以還是入鄉隨俗,直接叫“牛大”(大碗牛肉拉面)吧,一定會被熱情的蘭州人民盛情款待的。蘭州陳作林陳記牛肉面有沒有名氣